「科文共裕」的設獎精神基金會成立之初即設立「東元科技獎」,獎勵對台灣科技研發有特殊貢獻的人士,同時藉以激勵科技研發創新的風氣。1999年起,有鑑於人文精神在科技發展的洪流中日益式微,為倡導科技人文均衡發展,本獎自第六屆起增設「人文類」獎;第...
凡中華民國國籍,不限性別、年齡,在電機/資訊/通訊科技、機械/淨零排放/環境科技、化工/材料科技、生醫/農業科技、人文類等五大領域中,對台灣社會具有具體之傑出貢獻或成就事蹟者為獎勵對象。科技類各獎項各評選乙名,人文類遴選乙名,決審成績如被推...
評審委員會組織章程第一條: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依據本會東元獎設置辦法第七條,設置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本評審會),負責東元獎各獎項申請案件之評審,並將評審結果提請本會董事會核定。第二條:本評審會設總召集人一人,並依設獎類...
電機/資訊/通訊科技孫啟光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為國內毫米波/次毫米波光通訊與兆赫波研究之先驅,並將先進光電技術整合應用於臨床及衍生新創,對台灣在尖端兆赫波學術研究及分子生醫影像疾病檢測等臨床技術貢獻卓著。余孝先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
第三十一屆東元獎頒獎典禮暨「環境調適」Salon,謹訂於2024年11月9日(六)下午兩點,假台北生技園區舉行。典禮後以「減緩與涵容」做為支點,辦理「環境調適」Salon,以貫穿東元獎「科文共裕」的設獎精神。2024年也是基金會的智能服務元...
2003年起,基金會號召NPO、企業、個人組織策略聯盟,建置「傳習教育」的資源供需平台,說服各界以「認養」傳習經費的方式,攜手支持原住民傳統樂舞祭儀的文化傳承價值,以「資源」為基、以「專業」為輔,以「教育」為樁,扶持部落以「人」為本,以「文...
一、臺灣族群多元,原住民族群傳統文化傳承需要被關注根據原民會和內政部 2024 年 11 月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臺灣原住民計達 60.9 萬人,經認定的族群有十六族: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達悟族、邵族...
一、每年持續扶持約158位傳習老師,39個原住民的傳習團隊,為部落營造永續發展的藝文生態環境,並承擔部落與族群文化復振、傳承的責任。二、每年至少訓練15-20個團隊擁有製作純粹且精彩的展演的專業能力與能量。三、每年預計支持十個族群約近3,0...
一、整合資源:募集傳習、展演、學習與數位典藏作業的經費等相關資源。二、建立團隊:說服部落及學校以「文化復振」為宗旨,建置傳習團隊。三、傳習教育: 扶持傳統歌謠舞蹈團隊,發展傳統歌謠教育。 扶持傳統舞蹈祭儀團隊,發展傳統舞蹈祭儀教育。 扶持...
傳統樂舞祭儀傳習計畫(34隊)體競營養課輔計畫(4隊) 提案計畫書格式 經費預算格式 請款領據格式 傳習概況表格式 結案簡報範本驚嘆樂舞-臺灣原住民樂舞饗宴 衛武營演出計畫南排灣演出計畫 港...
為了促進傳習團隊積極地展開傳習計畫,2005年起辦理成果展演「驚嘆樂舞」,2010年起以劇場形式設計,激勵團隊挑戰專業的大型舞臺。經過二十年的鍛鍊,「驚嘆樂舞」的成果展演,不僅成為「驚嘆號」的核心計畫,純粹經典獨特的演出影音實錄、照片、相關...
1. 公益演出,經費由認養人及贊助單位支持。2. 活動完全免費,請索票者務必出席。3. 請於索票後7天內完成取票,並妥善保管,遺失無法重印票券4. 為確保索票者權益,索票後7天內未取票者將取消索票資格...
2025年「驚嘆樂舞」邁入第二十一年,並且再度於高雄衛武營歌劇院辦理,由六個原住民傳習團隊,展演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卑南族、鄒族、賽德克等六個族群的傳統樂舞與祭儀。部分古謠由灣聲樂團的音樂總監李哲藝老師與音樂家,根據古謠人聲編曲,並賦予...